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网易财经411日讯 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年会49日至11日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举行。在11日下午举行的“博鳌电视辩论会:亚洲经济展望”分论坛上,日本经济评论家山崎养世表示,邓小平南巡以后,深圳特区建立,很多日本企业到中国去,很多产业在日本空洞化了,都离开了日本。这样失业率大家提高,很多人失去了工作,意味着他们的消费能力也萎缩了。日本的失败原因是在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的过程没有顺利转轨。

 

以下是日本经济评论家山崎养世的发言实录

 

宋马丁:讲到底层人民,日本的情况是不是这样的,日本是发达国家,好像不太适用,但是在日本,你们的中产阶级很多,而且专业化非常重要,长尾理论、需求是非常强劲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需求为什么那么萎靡不振呢?

 

山崎养世:我觉得二战以后,经济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在短短的二十五年完成了城镇化,建立了一个福利社会。同时,正如教授指出一样,在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把那些农民进城,完成这样了生活过程,就是教育、保险、医疗等社会福利的建设,日本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完成了工作,当然政府的推动力很大,城乡差别已经在缩小,也就是说日本的农民非常富裕,这样就打下了拉动内需的情况。一直到八十年代都是这样的情况,但从92年,9394年,也就是邓小平南巡以后,深圳特区建立,很多日本企业到中国去,很多产业在日本空洞化了,都离开了日本。这样失业率大家提高,很多人失去了工作,意味着他们的消费能力也萎缩了。日本的失败原因是在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的过程没有顺利转轨。我觉得现在中国消费者买日本电器和汽车,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购买高端的奢侈品,欧洲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中国有客买得非常多。

 

 

宋马丁:我想澄清一点,您刚才讲到八十年代的时候有日本制造业的空洞化,九十年代开始更加贴近美国、中国的市场,主要到中国,工作也没有了。但那些人没有离开家啊!从理论上讲,他们没有走啊,他们可以做一些更高价值的工作,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

 

山崎养世:在美国、英国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外部投资弥补了空缺,40%GDP都是来自于服务行业的,日本的比例少一点。就像高盛,他们在美国赚很多的钱,但是他们也花很多的钱。虽然他们的人口人数不多,这样的话美国收入差距就会拉大。但日本没有进行大量的投资,比如说在中国、印度没有大量的投资,像公共的养老和保险公司,他们没有收回钱,这是一个方面。第二就是创新,在这方面美国有硅谷,他们很善于把创新打造成产业和现金流,虽然有一些制造工厂搬出美国,美国仍然可以赚很多钱。

 

 

责任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