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进入2010年,车市最大的热点应该就是丰田的“召回门”事件,事件不仅波及到了本田,也对日系车的总体形象产生了巨大负面影响。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个巨大的疑问--丰田到底是怎么了?从现有的一些评论来看,似乎都没有切中要害,让我们来推敲一下:
 
扩张说:丰田社长丰田章男在关于“召回门”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盲目地追求生产规模,以致于无法针对质量监控培训员工。”听起来算是个合理的说法,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丰田从上世纪70年代大规模进入北美市场以来,一直处在一个产销高速增长状态,并创建了著名的丰田质量控制体系,让业内同行纷纷效仿,这个模式还编进了很多大学的教材中。而近两年扩张势头稍稍放缓的丰田只是依靠通用的衰败才夺取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在销量上并没有跳跃式的增长,如果是扩张带来的经营战略上问题还可以理解,但是要说会影响到质量,应该还不见得,所以说秋认为“扩张说”显得勉强了,只能说是一个官方的比较冠冕的理由。
 
阴谋论:也有一些观点认为美国政府目前拥有通用汽车60.8%的股份,美国可能借“召回门”打压日本汽车企业,借此扶植本国汽车制造商。秋以为这个原因更加牵强,首先,即使美国政府真的希望藉此机会打压日系,也要其真的有问题才行,难道说问题一直就存在,只是想要打压了才拿出来说事,这个从逻辑上来说实在有点荒唐了。
 
成本控制论:还有媒体认为造成这一事件的主因是全球汽车行业为降低成本展开恶性竞争,甚至有法国媒体将丰田召回事件视为“日本经济进一步衰落”的标志。但其实日系车的人工成本是德,美,日三系中最低的,在用料选材,新技术运用方面的成本也低于德系车,而售价方面,日系尤其是丰田的价格是相对较高的,总体的价格水平仅略低于大众。至于利润到底到哪里去了,秋不得而知,但丰田绝对没有必要为降低成本而展开恶性竞争,因为远没有到这个份上。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丰田的“召回门”似乎来的很突然,像这样一家巨无霸式的企业,怎么会发生一连串重大的质量问题以至于根本受到一定的动摇?对此,秋有自己的看法:
 
汽车是大工业的产物,汽车产业不仅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总体体现,也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民族特性,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民族风格、地域环境、设计理念、制造工艺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汽车的设计,规划,生产等各个环节,要不然也不会有日系,美系,德系的区分。纵观日本的对外扩张史,都有一个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到快速扩张,称霸一方的过程,但一旦取得了一些辉煌成后就不免会迷失方向,产生盲目的自大情绪,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无法长期确立优势,这点以前体现在其军事上,现在则表现在商战中。
 
丰田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处在上升期,其发展速度之快,完全可以成为业界的标杆,但是丰田的傲慢也随着其产业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张而慢慢滋长,这样的傲慢,其实在中国市场早已体现,这点秋在以前的博文中已有表述,随着丰田在全球市场霸主地位的确立,这种傲慢也渐渐弥漫到了北美,08年丰田车在北美价格总体上涨,居然被说成是要挽救处在颓势中的美系车,而旗下产品技术升级的缓慢也显示出丰田觉得自己已经做的足够好,缺乏继续开拓的热情。而当这种傲慢渗透到公司的各个角落,就会引起一些负面的连锁反应,此次“召回门”事件,可以说就是对傲慢丰田的一个警告。
 
其实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甚至是一个国家民族,如果不能摆正自己的心态,就会迷失方向,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为。丰田应该深刻的检讨“召回门”所带来的教训,而不是简单的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为“盲目地追求生产规模”。同时这对我们国内的一些自主品牌车企也是一个警示,
 
责任编辑: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