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从“丰田”汽车在美国发生的因制动脚踏板、电子制动主动系统所引发的召回门事件,到现在已经沸沸扬扬了好一段时间。而从美国国会对丰田章南在听证会上的步步紧逼、再到这位“丰田”老板北京的媒体说明会,更让国内汽车界就这一个问题以及后续所产生的影响,需要进行反思。其中,丰田章南在美国的“辩解”、再到北京的“安抚”,说白了就是如何使“丰田”的问题影响降到最低。而说到底,这些都由于质量所招惹的事端。在常人看来,一方面是由于“丰田”的扩张过快,所造成了企业在发展的速度上无暇顾及发展过后的稳妥质量把握问题;另一方面“丰田”的控制成本让世界感到惊讶。这两点,对中国车的影响又是非常的根深蒂固。所以,在“丰田”汽车质量问题在北美东窗事发之际,国内汽车的制造与发展现状,俨然已经成为令人注目的大问题。
 
眼瞅着国内汽车发展的速率与现实,其扩张的属性到现在仍有增无减。而在控制成本方面,企业的发展理念又与消费者的内心期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这样,是否能够发生“丰田”式的质量问题,已经是不容回避的新问题。由此可见,梳理好国内汽车发展速度基础上的必要稳定性,并引入合理的行业宏观调控机制以及怎样解决好现存的各种问题,显然都要比高速扩张来得更符合国内市场的需要。
 
全方位的宏观调控是保障更是需要
 
通过“丰田”现象所引发的问题可以看到,在全球发展较快、尤其是在国内市场如日中天的日系车,顷刻就呈现出相应滑落的迹象。仅参照最新所公布的数据,日系车在国内同时期的增长,就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七,更不用说其在消费者心目中所造成的信任影响力问题了。这就说明,一旦企业出现了质量与诚信的双重问题,其所造成的相应负面影响,往往比发展速度所带来的影响,反差不知要大多少!
 
而对于国内现在正处在发展的快车道上,以“丰田”现象来引以为戒,显然从宏观意义上讲更为重要。因为,谁都知道,在国内整体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必要的宏观调控政策,正是由于发展过快而产生的。至于汽车,如果不能够意识到其发展中的宏观调控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可能给国内市场带来的不利,也是很难想象的。就像在“丰田”所暴露的质量问题,不仅仅是巨大的召回,可能给企业带来难以想象的利益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而对于“丰田”的发展,也因此而不得不需要整体的延缓!像“丰田”新年度本该发布的新车与新技术,都很大程度的被叫停……。无独有偶,刚刚得到消息,同为日系车的“马自达”就已经发表声明,要在全系车上加装电子制动主动系统(这恰恰是“丰田”受到美方严重质疑的问题)。由此,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像“马自达”这样的日系车,虽然在加装电子系统方面,有亡羊补牢的意味,但能够这样做的本身,无疑是在强化自身企业留给市场及消费者的信心和诚信。
 
其实,对于国内企业和制造来讲,这样的电子系统的加装,到现在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而由此所能够引发的同样问题,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国内汽车需要宏观调控的本身,就应该在某种影响到全球的汽车大型质量问题时,理应作出符合于自身市场需要的反应,并将这样的反应和应对办法落实到消费者的消费之中,才不乏是真正能够引以为戒的成效。
 
控制成本没错但不能牺牲车自身的安全与合理性
 
这次“丰田”在美国所发生的汽车质量事故,归结到一点问题上,就是控制成本所带来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企业挖掘控制成本程度上的努力越大、很有可能所造成的汽车问题就越复杂。这不仅仅是由于,控制成本很可能会不装或简装汽车相应零部件与附属件、还在于控制成本本身就是在试图走前人在技术上没走过的路径。这样一来,汽车的安全性,往往就要经历与过去不同的问题考验。如果相应的科学与试验保障的好,这样的不利结果,或许会控制在很小的范围;而一旦仅仅是为了应付消费者以及相应的必要检验的话,那么潜藏的危害后果也就自然而然的会爆发了。
 
在中国许多企业学习与借鉴“丰田”成功经验的同时,“丰田”所暴露出的问题,理应是我们要好好研究的问题。特别是国内目前的发展状况,许多政策性的保障措施难以跟上的时候,就显得更加重要。如政策方面的质量控制规范不够、相应的高标准检验不足以及有益于消费者的质量问题处理不完善等等,都还处在远比欧美日落后的阶段。所以,尽管国内汽车现在的出口量不多,尚不足以造成像“丰田”等国际企业,这样受到外方市场攻击后就会伤元气的现象。但还应该看到,“丰田”现象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力,是与国际市场同步的。如果再以为中国消费者好糊弄,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纵然是企业愿意将控制成本,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目标,相关部门也应该站在消费者的层面进行规范!否则,如果失去了消费者这一市场的原动力的话,任何国内汽车的成效、都仅仅是无源之水而已!
 
责任编辑: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