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
中日经济技术研究会 | 北京唐藤经济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中日通专题

      黄远谟,字尊琼,号愧庵海南省文昌县蓬莱镇皋塘村人,生于清咸丰五年乙卯(1855年)。光绪十五年(1897年)应京兆乡试举丁酉科副魁,后因老母而返里守居。光绪二十四年援例爱官为郎,先后于工部、礼部主事;维新变法后,被宣统帝进员外郎衔。黄远谟作为晚清大臣,仕不显于世,功不被于时,然学其学行卓著是世人皆知、朝野共睹的。他在我国近、现代发展中日文化教育交流,拓进中日友好邦交方面的业绩,更应值得我们后人所敬仰。

  黄远谟虽为科举仕人,然而中西文明冲突的时代浪潮赋予他科学救国兴邦的思想性格。康梁变法后,归家守制的黄远谟除了首将邑学蔚文书院改建文昌县高等小学校外,1898年同一年内又将自己首创的文山书院改称为文昌县第二高等小学校--群益学堂,并兼设理科研究所。这在海南教育史上无疑是开山导河之举。难能可贵的是,这位主张新学的晚清工部,礼部主事,千里迢迢居然从瀛洲海外敦聘川口五郎等5位日本教育家前来讲授自然科学知识,这不能不说是大和民族对中华民族特别是海南人民的一片深情厚谊。据资料记载,该理科研究所为海南培养了一大批现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和拓荒者。前来求学者遍及全省各县市,特别是近邻的琼山、琼海、定安、澄成等县市,求知者纷至沓来不胜其数。他本人后来在《群益理科研究所毕业同学录序》一文中,曾高度赞扬社会仁人志士之热忱,学校教习这谐肃,学子面壁之勤奋:"以来不相识之人,相聚于荒郊寂寞之区,研究夫勾芽甫萌,可骇可笑之学,涣而益聚,仆而益其起,此非道苍相靡,气节相尚,而能如是欤?"。
 
  群益理科研究所创办的第三年,黄远谟奉命返京授职。尽管京华机务繁忙,但他对这象征着中日两国友谊之花的群益理科研究所无不倾注自己的心血。此期间,他曾借鸿雁捎回书信多札,与川口五郎先生等共商学校教务,共抒中日友好之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川口五郎先生积劳成疾,不幸于六月二十日病逝于群益理科研究所。仕居京师的黄远谟先生悲恸不已,亲自为这位发展中日文化交流而呕心沥血的日本教员撰写了碑文,高度赞扬和深切肯定了川口五郎先生,为发展中日文化教育交流和两国人民友谊所建立的不可磨灭的功勋。川口五郎先生的墓葬现仍保留于文昌县蓬莱中心小学(原群益学堂)后三台岭西巅,这也是中日友好的一大历史见证吧。
 

 

                                                                                                            责任编辑: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