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2日上午,塞外名城呼和浩特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经过前一天雨水的冲刷和滋润,树木葱茏,青藤滴翠,整个城市更显出勃勃生机。位于城市中心、被内蒙古各族人民誉为“草原明珠”的内蒙古大学彩球高升,喜气盈门,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正在学校文体馆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内蒙古大学校长旭日干教授与学校党政领导出席了毕业典礼,旭日干校长代表学校领导、代表全校师生对全体毕业生同学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为培养这么多高素质人才而付出辛勤劳动的全校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旭日干校长对全体毕业生同学进行了语重心长的讲话。
  旭日干校长说,今年对我校来讲,又是一个丰收年。全校共有5062人毕业(比“211工程”建设以前1992年全校在校生总数还多),其中有研究生261人(我校“211工程”建设以前全校研究生规模是70多人)。学校的发展对国家、对自治区的贡献越来越大。大学毕业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群体,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旭日干校长给大家通报了截至6月23日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数字。按照教育部新的统计口径,就业率包括已经签约的人数,加上考取研究生的人数,再加上灵活就业的人数(灵活就业包括非全日制工作、临时性工作、弹性工作、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工作),目前,我校本科生平均就业率已超60%(60.9%),专科生(包括新高职)就业率为71.8%,到9月底可以达到或超过教育部所要求的全国指标(本科生就业率70%,高职生55%)。
  旭日干校长说,就业是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是上至中央,下至全社会(包括学生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模式是市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学生就业问题与市场导向(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就业市场)、政府宏观调控、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毕业生择业、用人单位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旭日干校长还为在座的毕业生同学详细介绍了以上因素。
  旭日干校长就毕业生择业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现在有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无业可就”,另一个是“有业不就”。“无业可就”是就业制度、政策和教育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有业不就”是什么问题呢?他就内蒙古大学今年毕业生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内大校本部共毕业本科生1658人,专科(高职)生261人,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生635人。截至目前,共有355家用人单位来学校(未包括艺术学院)招聘毕业生,为本科毕业生提供2663个就业岗位,为专科毕业生提供311个就业岗位,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提供886个就业岗位。一些单位,如:空军、蒙牛集团、草原兴发集团等单位需要大量毕业生,但是毕业生仍对此兴趣不大,这是很令我们头疼的问题,为什么?一种情况可能是下决心明年考研究生;另一种情况,学生不愿意去。可能存在着职业观念方面的深层次的问题,到底想从事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我想有不少同学可能还说不清,到底什么样的职业是好的,到底自己适合于哪一种职业,在择业问题上存在着盲目性。”
  旭日干校长建议同学们尽可能先就业,然后再考虑择业。先走到社会上,先工作一两年,通过在工作过程中认识“职业”,认识“自己”,实现正确认识职业,正确认识自己。
旭日干校长向毕业生同学们谆谆教诲:
  要正确地认识社会(客观环境),首先必须看到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面,即社会的主流。他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们国家、自治区都发展得非常快,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大可能有今天的一切。你们是非常幸运的,你们将要工作的环境、干事的平台相当好,我们这一代人是无法与你们相比的。
  同时大家还应该看到,在大好的环境中还有不好的一面,有许多负面的和丑恶的东西。对这一切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正确认识社会上的负面东西,严格要求自己。
旭日干校长给同学们提出三点要求:
  要做正派人。也就是常说的党和人民靠得住的人,单位和家庭能够放心的人。
  要做有头脑的人。能够区别正确的与错误的东西,要有创新意识。
  要做干事的人。做能干事的人,做能干大事的人,还要做终身学习的人。学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
  旭日干校长深情地说,你们在校学习的这几年正是我校“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关键几年,学校这几年的大发展和大变化,也有你们的一份功劳。非常感谢大家!
  旭日干校长殷切期望全体毕业生早日成才并提出热切的希望:“以后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工作,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不管你到什么年龄――你永远是内大校友,内大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少不了你的关心和支持。母校忘不了你们,你们也别忘了母校!”
 
责任编辑:蓝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