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6日至17日,由日本经济产业省、关西经济联合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主办的日中经济研讨会在大阪召开。我国与日本经济界的625名代表就中日经济合作面临的新机遇和合作的新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日两国的经济互补性是基于双方各自优势的互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理事长渡边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在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机构,在日本国内设有38个办事处,其职责是促进外国对日本市场的直接投资。
渡边修说,权威统计数据表明,中日两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中,有8成左右都不具有相互竞争关系,这是反映中日企业之间现状的一个真实写照。日本具有先进技术,而中国拥有广大的市场与劳动力优势。
企业界的代表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说,日本的经济发展给人的一个印象是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但十分精细;虽然中国目前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但也需要转变增长方式,两国正好可以互补。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和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中国对汽车的需求还有巨大空间。而日本的汽车生产技术世界领先,市场则相对饱和,两者存在非常明显的互补性。
此次研讨会的一个重要背景是: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正在提高,影响力也正在扩大;而日本经济正在稳步复苏。中日两国在经济领域的互补关系有了明显的深化。截止到2005年,中日贸易总额已经连续7年刷新历史最高纪录,2006年有望连续第8年创造新纪录。从投资方面来看,中国和日本的相互依存度非常高,为两国经济合作构筑了牢固的基础。
本届研讨会中举行的中国水处理事业专题讨论会和动画产业合作专题讨论会,吸引了大批中日企业界人士。
渡边修认为,日本的节能技术非常先进,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经验丰富,而中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节能降耗目标,双方在环保和节能领域的合作将为两国带来巨大商机。与此同时,文化领域也有大商业机会,如中日动画产业的合作。上海今日动画总裁张天晓告诉记者,中国有非常好的题材,中日之间的合作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从区域来看,以往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的地区如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将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会,一些边远地区将是中日企业界合作的潜在地区。记者了解到,夏普公司原来主要在中国华东地区开办企业,下一步则打算在华东以外尝试开拓一些新的区域市场。而日资的一些大型超市连锁集团和百货店也将由大连、上海向内地城市拓展。
此外,中日之间出现了双向投资趋势。渡边修说,对日本来说,日本企业越来越重视中国国内市场,而不只是在中国生产,再返回到日本销售。除了汽车和零售企业,洁具、化妆品和食品领域也在追加投资。中国企业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正式实施而展开全球化经营之后,对日投资也将扩大。记者从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了解到,通过该机构的支援成功进入日本市场的中国知名企业包括用友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等。
“中日经济合作正在向更高层面发展,出现了联合研发产品等新动向。”日本关西经济联合会会长秋山喜久说。
中日之间的企业合作正在发生变化。一些中国企业的品牌、研发能力和专业人才也令一些日本企业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记者在寸土寸金的东京银座看到,海尔集团的大幅广告牌在众多国际品牌广告牌中十分醒目,已经成为了中国名牌的象征。
拥有2万多名中国员工的夏普公司社长町田胜彦表示,他们十分注重研发与生产的结合,2005年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聘请了上海一所大学的教授任所长。
与日本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和扩大投资的趋势相对应,我国企业也开始在日本设立研发机构和积极投资。近日,日本冲电器工业公司和华为宣布在新一代高速无线技术“WiMAX”领域开展合作,冲电器将在日本销售华为研制的“WiMAX”基站等设备。冲电器在日本国内通信运营商中拥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可以更好地帮助华为开拓日本市场。
“面对全球制造成本的上升,家电企业必须建立新的规模优势,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单独满足全球市场,只有通过合作才能达成这一目标。”海尔集团的杨绵绵说。她告诉记者,海尔与日本三洋的合作开创了中日电器合作发展的新模式—一合。二者是研发优势上的互补,使企业在高端市场有更大作为。日本家电市场是最难进入的市场,日本品牌垄断了90%以上的市场,但海尔通过与三洋的合作,组建成全球最强大的冰箱联合体,使得海尔在5.5公斤以下的全自动洗衣机市场上名列第二。海尔已经有40多种产品进入日本市场。至今年9月份,海尔的冰箱和洗衣机在日销量已经达到150多万台。
“日本企业善于精确管理,精于制造。而中方更熟悉中国的各项政策和办事程序,善于应对多变的市场。在合作中,以双方的共同利益为着眼点才会实现双赢。”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这样介绍他们与日本汽车企业合作的成功经验。
加深了解成为两国企业界的共同心声。“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到日本上市。”日本eAccess公司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年,日本企业上市数量是美国企业上市数量的10倍。但由于沟通推广不够,很少有中国企业到日本上市。缺少中国企业的日本证券市场是有极大缺憾的。
“双方还需要加深了解和信息交流。”上海对外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顾家栋建议,中日双方的经济合作要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开始。
责任编辑:小雨